2024年组织生活会意见建议
1.组织生活形式单调。当前组织生活主要依赖会议学习这一单一模式,局限于室内集中学习文件、传达精神。长时间如此,形式上缺乏创新与变化,未融入实地参观红色遗址汲取革命精神养分、开展交流研讨激发思维碰撞等多元形式,导致党员参与热情不高,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2.理论实践联系脱节。理论学习侧重于文件的照本宣科,未能充分挖掘理论内涵与工作实际的关联点。没有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痛点问题展开深入剖析,使得党员难以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工作难题的有效方法,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处于“两张皮”状态。
3.党员思想关怀欠缺。日常与党员交流沟通多围绕工作任务布置、进度汇报等事务性内容,对党员在生活中面临的诸如家庭矛盾、经济压力,以及心理上产生的职业倦怠、焦虑情绪等问题关注较少,未能及时给予关心和疏导,不利于党员全身心投入工作。
4.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在组织生活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环节,部分党员存在顾虑,发言时避重就轻、泛泛而谈。多是表面肯定优点,提及问题时含糊其辞、浅尝辄止,未真正深入剖析自身及他人存在的问题根源,无法达到红脸出汗、促进整改的目的。
5.年轻党员培养规划缺失。党支部对年轻党员的培养缺乏长远、系统的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年轻党员的成长特点和需求,未能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课程,提供参与重要项目、关键任务的实践锻炼机会较少,不利于年轻党员快速成长和能力提升。
6.决策民主参与不足。在支部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中,征求党员意见的渠道不够畅通、方式不够灵活。仅通过少数会议讨论收集意见,未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广泛征集党员想法,致使部分党员对支部重要事项参与度低,党员的主体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影响其积极性和归属感。
7.党建活动缺乏创新活力。党建活动主题和形式多年来较为陈旧,缺乏紧跟时代潮流和党员兴趣点的创新设计。未结合当下新媒体发展趋势和党员多元化需求,开展如线上知识竞赛、情景模拟党日活动等,导致活动吸引力不足,党员参与的主动性不强。
8.联系群众工作浮于表面。在联系群众工作方面,深入基层的频次不够、程度不深。往往只是走马观花地了解情况,没有真正沉下身子倾听群众心声,收集群众需求。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措施不够有力、落实不够及时,未能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9.党建业务精力分配失衡。工作中存在明显的重业务、轻党建倾向。将主要精力和资源投入到业务工作上,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的时间和人力不足。导致党建工作开展不扎实,未能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的作用。
10.党员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现有的党员考核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合理,缺乏明确、具体的量化指标。主要以主观评价为主,难以全面、客观、准确地衡量党员在工作业绩、思想作风、志愿服务等方面的表现,无法有效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1.组织生活时间安排不合理。组织生活时间安排缺乏充分考量,经常与党员的正常工作时间冲突。导致部分党员因工作任务繁重无法全程参与,影响组织生活的参与率和效果,也让党员对组织生活产生抵触情绪。
12.党建成果宣传力度薄弱。党支部在宣传党建工作成果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宣传渠道有限。仅依靠内部简单的会议传达,未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内部宣传栏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导致内部党员对党建工作成果知晓度不高,对外更难以形成影响力,无法展现党支部的工作成效和党员风采。
13.活动反馈收集处理滞后。开展党建活动时,对党员的反馈收集不够及时主动。活动结束后,未能迅速组织党员进行意见交流,对党员提出的建议未能深入分析、及时采纳。使得后续活动难以根据党员需求进行优化改进,降低了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4.党建业务融合深度不够。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未能有机融合,存在各自为政的“两张皮”现象。在工作谋划、开展过程中,没有找准党建与业务的结合点,未能将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业务发展的强大动力,两者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尚未形成。
15.退休党员管理关怀不到位。对退休党员的管理和关怀存在明显不足,组织活动时较少考虑退休党员的身体状况、生活需求和实际困难。缺乏定期的送学上门服务,组织的活动形式也不适合退休党员参与,导致退休党员的组织归属感逐渐减弱。
16.丰富组织生活形式。定期组织实地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让党员亲身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传承红色基因;开展主题演讲比赛,为党员提供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激发党员参与热情,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7.强化理论实践结合。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增加案例分析环节。选取工作中的典型案例,组织党员运用所学理论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党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享学习心得,促进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切实解决工作难题。
18.建立思想动态沟通机制。建立党员思想动态定期沟通机制,每月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通过面对面交流,全面了解党员在工作、生活、心理等方面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关心和帮助,让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19.深化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前组织党员认真对照党章党规、工作实际,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撰写详实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材料。会上营造坦诚相见的氛围,引导党员抛开顾虑,切实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方向,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20.制定年轻党员培养计划。制定系统的年轻党员培养计划,为每位年轻党员配备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安排年轻党员参与重要项目和关键任务,在实践中锻炼能力、积累经验,加速年轻党员的成长。
21.拓宽决策意见征求渠道。重大决策前,通过线上问卷广泛收集党员的想法和建议,同时组织线下座谈会,让党员充分发表意见。综合线上线下反馈,全面了解党员诉求,提高党员对支部重要事项的参与度和决策的科学性。
22.创新党建活动形式。鼓励党员积极参与党建活动策划,充分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引入新媒体元素,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如线上党史知识竞赛、线下红色主题拓展训练等,使党建活动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23.建立定期走访群众制度。建立定期走访群众制度,每位党员固定联系若干群众,定期深入群众家中或工作场所,了解群众需求。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梳理,建立台账,协调相关部门尽快解决,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24.合理分配党建业务精力。合理分配工作精力,明确党建工作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将党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确保党建、业务协同推进,形成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的良好局面。
25.完善党员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党员考核评价体系,从工作业绩、志愿服务、思想表现、学习情况等多维度设置量化指标。制定明确的评分标准,定期对党员进行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晋升晋级挂钩,激励党员积极进取。
26.优化组织生活时间安排。提前收集党员的工作安排,综合考虑业务繁忙程度和党员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组织生活时间。避免与重要工作任务冲突,确保党员能够全身心参与组织生活,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和效果。
27.加大党建成果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内部宣传栏等渠道,及时宣传党建工作的亮点、成果和党员的先进事迹。定期发布党建工作动态、活动报道,展示党支部的工作成效,增强党员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提升党支部的对外影响力。
28.及时收集处理活动反馈。活动结束后,及时组织党员进行反馈交流,通过线上问卷、线下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党员意见建议。对反馈内容进行认真梳理分析,将合理建议融入下次活动策划中,不断优化活动方案,提高党员参与活动的满意度。
29.加强党建业务融合。设立党建业务融合项目组,由党建工作者和业务骨干共同组成。定期开展研讨交流,共同寻找业务工作中的党建切入点,将党建工作贯穿业务工作全过程,实现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30.加强退休党员管理关怀。针对退休党员,组织送学上门服务,定期为他们送去学习资料,传达党的最新政策和支部工作动态。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文体活动,如书法绘画比赛、红色歌曲演唱等,丰富退休党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其组织归属感。
您是否遇到下载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