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提升开放能力重在制度创新

2025-04-02 10.00元 免费试读

Shape1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同时对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等作出重要部署。需以制度创新提升开放能力,更好凝聚开放共识,形成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合力。

回顾对外开放历程,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特色鲜明、成效卓著,形成以增量带存量、不断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渐进式开放模式,产生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正向效应。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货物贸易加速发展。1999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3606亿美元,攀升到世界第九位。2009年货物进出口规模扩大到22075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位。2013年,我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23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5.9万亿美元,占世界比重升至12.4%2024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5.0%。随着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持续增强。贸易投资便利化积极推进,规模扩大、质量提升、结构优化、话语权增强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加快形成。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当前,改革开放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经过数轮侧重点不同的体制机制改革和市场开放,成本低、冲击小、相对比较容易达成共识的领域逐步开放到位。但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一些地区和部门对如何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等新兴领域怎样创新国际合作方式等新问题上还存在困惑,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仍存在障碍,政府采购、知识产权、劳动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开放成本高企、难度增大等问题还有待解决。从国际环境看,开放发展是世界和时代的主流,但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地缘冲突损害国际分工效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侵蚀现行多边贸易体制以及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成果。新形势下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迫切需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以更有效的制度创新,突进“深水区”,推动开放制度体系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重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

加强顶层设计扩大自主开放。历史地看,世界大国均有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服务于不同战略目标来推进单边开放的制度安排。推动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自主开放,可考虑在实施进一步扩大免签证国家范围等政策措施基础上,加快经验复制推广,充分释放政策效应,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对外经贸、外商投资、对外投资、科技合作、人员往来、文化交流中敢闯敢试,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稳步有序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拓宽开放渠道,创新对外开放模式,形成工具丰富、形式多样、覆盖面广、撬动力大、合规性强的“开放政策包”。

亲爱的用户,您今日已经下载过文章【理论文章:提升开放能力重在制度创新】了

您是否遇到下载问题了?

是否需要我们将文章附件发送邮件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