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领会两会教育精神,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2025-03-26 10.00元 免费试读

Shape1

党课讲稿:领会两会教育精神,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同志们: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关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2025年全国两会高度聚焦教育问题,在推动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重要部署。与此同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明确了年度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关键时期,我们党员要深刻领会两会教育精神,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为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一、2025年两会聚焦教育事业发展,指明新方向

(一)两会对教育问题的高度关注。在今年的两会上,教育议题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之一。从政府工作报告到各代表团的讨论,从教育领域的专业提案到跨领域的综合建议,教育事业的发展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以及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两会对教育的关注,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从教育公平到教育质量提升的各个方面,从教育改革到教育创新的各个领域,反映了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广泛关切和迫切期待。

(二)两会教育政策要点解读。一是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两会提出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行动,教育部将发布《人工智能教育白皮书》。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教育将全面升级,AI通识课有望成为从小学到高校的必修课,同时加强技术伦理教育。在中小学阶段,逐步普及基础AI课程,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和创新思维;在高校,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为人工智能领域培养专业人才。然而,在推进过程中,部分学校面临师资短缺、教材理论化等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二是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针对“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两会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并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政府将加强财政支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监管收费情况,鼓励民办园转普惠,以减轻家庭的学前教育支出压力,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质量,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三是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为进一步深化“双减”政策,两会强调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从单纯的“看管作业”向“素质拓展”转变。学校将引入艺术、科技等多样化课程,联合社会机构开发特色项目,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同时,建立课后服务评估体系,加强监管,杜绝“形式化”托管,确保课后服务真正发挥作用。四是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两会首次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任务。政府将建立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预警系统,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高校配齐心理咨询师,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家长也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信号,配合学校的干预机制,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五是启动县中振兴计划。县域中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存在一些发展困境。两会提出启动国家县中振兴行动计划,优化教师结构,提高县域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扎根;建设寄宿制学校,改善办学条件;通过数字化平台输送名校课程,实现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升县域教育质量。六是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两会强调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职业院校将联合企业打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企业深度参与课程设计,使毕业生能够实现“毕业即就业”。同时,推动职教与普教学分互认,拓宽职业教育学生的升学通道,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

(三)两会对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重视。两会始终将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目标。在教育公平方面,关注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通过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推进教师交流轮岗、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等措施,努力缩小教育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教育质量提升方面,强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两会对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重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旨在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亲爱的用户,您今日已经下载过文章【党课讲稿:领会两会教育精神,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了

您是否遇到下载问题了?

是否需要我们将文章附件发送邮件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