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想态度和个人坚守
1.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
2.“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制度问题往往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精细化管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扎牢制度的笼子。
3.“君子周而不比。”官员特别是位高权重的官员,在与人交往中,应秉持原则、公道正派,不可徇私舞弊、相互勾结。“和而不同”“群而不党”等,才是为政之道。
4.“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过去五年多来,作风建设能够取得显著成效,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以上率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
5.自架“高压线”,自设“防火墙”,自念“紧箍咒”,耐得住寂寞、顶得住歪风、经得住寂寞、管得住自己。
6.在“是与非”问题上,有些人党员意识淡薄,人格操守丧失,站不稳脚跟,挺不直腰杆。没有对错,没有黑白,没有原则,没有准绳,甚至视投机取巧为本事,用实用主义当指导。抱着这种心态干下去,迟早走上庸懒散奢乃至贪腐之路。
7.如果在原则上开了“口子”,事后就会被别人当“靶子”,监督执纪就会被别人钻“空子”。
8.工作作风的好坏不是小事,事关党的形象,事关党群干群关系,事关人心向背。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代表着组织的形象,一举一动牵动着民心走向,唯有常怀认真负责之心、行求真务实之举,方能不断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9.自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时刻牢记肩上责任,正确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不能以权谋私。
10.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大是大非面前敢于坚持原则,把说真话、讲实话作为一种政治担当,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建议,彻底与“巧官”习气划清界限。
二、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1.“天下事,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口号喊得响亮不如把事办得敞亮。不解决问题就是最大的形式主义;群众满不满意,是检验作风建设的唯一标准。
2.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表态表得漂亮,实则轮子空转、另搞一套,形式主义让工作在无形中变味走样、扭曲变形。
3.“太高调”固然不好,“太低调”也须警惕。有些人看似不慕名利、实则为官不为,是“连形式主义都懒得搞”。
4.提及“文山会海”,一股老黄历特有味道扑面而来。一些地方执行上级部署,不分难度大小、不分工作类别,千篇一律开会“说道”。
5.不看实效看材料似乎已成为政绩考核的“业内”潜规则。有的地方为了考核,对材料使出了浑身解数。
6.形式主义式调研,没有解决问题的态度,没有求知的热情,玩的是调研和被调研的双簧大戏。
7.有的美其名曰“调研”,实为“露脸”,官僚主义在心,形式主义自然就溢于言表。
8.形式主义是口井,限制了部队创新转型的视野;形式主义是堵墙,阻断了理论通向战场的联系;形式主义是条绳,捆住了真打实备的手脚;形式主义是块布,掩盖了训练演习中的矛盾问题。
9.“巧官”习气如同臭豆腐一般,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一些领导干部一面因赢得上级好感而洋洋自得,一面又与“巧官”习气纠缠不清。
10.只满足于频繁推出新想法,不肯在付诸实际上下绣花功夫,就会沦为夸夸其谈的“客里空”。
三、责任担当和实绩导向
1.坚持从小事严起、从日常管起,抓住苗头、找准病灶、及时处理,“当头棒喝”“一掌打醒”,防止“炎症”演变成“癌症”。
2.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是某些干部的真实写照,他们喜欢“大树底下好乘凉”。
3.参加集中学习培训“搞应付”,自我日常学习“穷对付”,知行脱节“两张皮”,达不到实际效果。
4.层层传达压力,一些部门和干部借此转移压力,推卸责任,签订“责任状”成为形式。
5.一些干部要的是急功近利的所谓政绩,只顾往自己脸上贴金,而不顾群众和集体利益。
6.缺乏求真务实、履职尽责的作风,只会拾人牙慧、邯郸学步,难以真正解决问题。
7.政绩观歪了,“炮弹”打出去也就偏了。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实绩为导向。
8.不少干部只管“做了”,却不管“做好”,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9.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不采华名,不兴伪事”,不为博取名利而颠倒黑白,不因个人升迁而搞形象工程。
10.抓住苗头、找准病灶、及时处理,以点滴小事、轻微小节的务实之举、作风之变,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您是否遇到下载问题了?